台湾最大的金融诈骗案澳丰案揭露非法销售链条 张无忌“苏有朋”也被骗!近日,台湾检调部门揭露了一起涉及澳丰金融集团旗下基金的非法销售案件。明星苏有朋也在受害者名单中,有网友玩笑称还好只是骗我钱,不是骗我义父谢逊的下落。回归正题,下面和芝士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澳丰案的详细经过。

  据了解,澳丰金融集团是一家规模近千亿的金融机构,在台湾已经伫立,以高达8%的报酬打响旗号,率吸引大量投资人。然而,在2022年底,该基金陆续传出配息或赎回无法兑现的情况,导致众多投资人受害。

image.png

  澳丰集团在今年5月底彻底倒闭,台湾有超过1.3万名投资人受害。其中包括政商名流、演艺圈名人等。李登辉家族、万海航运陈柏廷家族以及日商DHC被骗金额初估高达9亿元新台币。

  经过调查,澳丰基金未经主管机关核准在台销售,而且该公司负责人曾奎铭在判刑后仍然重操旧业,继续非法销售澳丰基金。这一非法销售链条被揭露,台湾检调部门表示,将继续深入调查此案,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同时,也呼吁广大投资人保持警惕,谨慎选择投资产品,避免陷入非法投资的陷阱。

  李登辉(1923年1月15日-2020年7月30日),男,又名岩里政男,客家人。祖籍福建永定,出生于台湾台北县三芝乡,台湾地区政治人物,1988年至2000年期间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及中国国民党主席,台湾团结联盟精神领袖。

  李登辉早期为台湾的农业经济学者,曾任台大教授。1972年投身政界,历任农复会荐任官员、台北市长、“台湾省主席”、台湾地区副领导人等职。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继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及国民党主席。1990年及1996年先后当选第八任、第九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任内鼓吹“台独”,提出“两国论”,导致两岸关系恶化。2000年因选举失利卸任并被国民党开除党籍。著有《台湾农业发展的经济分析》《台湾农业成长的过程与型态》《农产品价格政策与水准》《农业发展的初期条件与政策》等。

  2013年10月,李登辉再度抛出其“台独”论述,称台湾和大陆是所谓“国和国的关系”。  2013年11月15日,李登辉安全密帐案一审判无罪。  2014年3月28日,李登辉点名要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亲自出面讲话,为台湾台北学生占领“立法院”来收场。

  李登辉主导的大陆政策,将两岸关系定位于“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定位于“一个民族两个国家”;在国家认同方面,“新台湾人主义”成为国家认定和共识的开始;在法律层面上,李登辉主导的修宪确定台湾作为“独立国家”的法理基础;两岸关系的核心是所谓的“两种制度与生活方式之争”;在两岸谈判中,两岸将进入“国对国政治谈判”阶段,以“三通”、两岸经贸关系为筹码迫使大陆在政治上作出让步;以所谓台湾“安全”、“民众福祉”为优先政策考量;其政策目标是和平地走向分裂分治,达成“两个中国”的目标。

  1999年7月9日,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广播公司采访时,就两岸关系发表了一段备受关注的谈话。在这次谈话中,李登辉使用了“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来描述两岸关系,这一表述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这一事件对两岸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动摇了90年代以来两岸和平交流的基础,使得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面临重大转折。在李登辉的推动下,台湾当局开始重新审视和讨论两岸关系的性质和定位。

  此后的几年里,台湾当局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诸如“中华民国主权论”、“波茨坦宣言对中华民国的肯定”等观点。同时,两岸之间的交流也逐渐从事务性谈判向政治性谈判转变,其中包括了1998年辜振甫的大陆之行等重要事件。

  1999年,随着大陆政治攻势的加强和美国提出的“中程协议”倡议,两岸关系逐渐逼近政治层面。在这一背景下,李登辉及其亲信幕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主张,包括重新检讨“一个中国”原则、强调“两岸是对等政治实体”等。这些观点在岛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李登辉的“两国论”观点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这一观点被指责为分裂中国的论调,并严重动摇了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基础。李登辉也因此被贴上了“台独同路人”的标签,他的政治立场和意图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和批评。

  在1999年5月,李登辉在即将卸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之际出版了一本名为《台湾的主张》的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备受争议的“中国七块论”。这一论点主张中国大陆应该分为七个区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然而,这一观点被普遍认为是分裂中国的论调,并在岛内外掀起了一波舆论风暴。

  2020年7月30日,李登辉在台北病亡,终年97岁。

版权及免责声明: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228226241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