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注释,从军行创作背景。《从军行》中慷慨着战士的慷慨,激昂着墨客的激昂。从孤城到雄关的脚步,有如诗句一般的铿锵豪放。漫漫黄沙让铠甲无光,铮铮誓言如号角嘹亮。驾长车直入楼兰,是一个纤弱诗人的梦想。

image.png

  《从军行》原文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从军行》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2、独上:一作“独坐”。海风:从边地沙漠瀚海吹来当风。

  3、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

  4、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金闺:对女子闺阁当美称,借指家庭。

  5、新声:新制的乐曲。

  6、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7、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8、关城:指边关的守城。榆叶:榆树叶。嫩者可食,亦可入药。疏黄:指叶子稀疏枯黄。

  9、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10、表请回军:上表请求撤军。表,上表,上书。掩尘骨:掩埋阵亡将士的遗骨。掩,埋。

  11、龙荒:荒原。后泛指荒漠之地或处于荒漠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龙,指匈奴祭天处龙城。荒,谓荒服。

  12、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长云:层层浓云。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13、孤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14、破:一作“斩”。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15、前军:指唐军的先头部队。洮河:河名,源出甘肃临洮西北的西倾山,最后流入黄河。

  16、吐谷(yù)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吐谷浑居甘松山之阳,洮水之西,南抵白兰,地数千里。”唐高宗时吐谷浑曾经被唐朝与吐蕃的联军所击败。这里泛指来犯之敌。

  17、胡瓶:唐代西域、吐蕃等地制作的一种金属瓶子,似为工艺品,亦可作贮水器。落:指缠络于肩膊。紫薄汗:紫色蕃马

  18、明敕:明白地训示或告诫,此指接到皇帝的命令。星驰:像流星一般飞驰.,形客速度很快。封宝剑:指帝王将宝剑赐给有功的边将,即“尚方宝剑”。

  19、山嶂:指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20、依:倚靠。远戍:远方边防驻军的营垒。火:边防报警的烽火。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王昌龄

  《从军行》赏析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内容相关的七首诗形成连章,反映了复杂丰富的边塞生活。

  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

  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

  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

  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

  全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从军行》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古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从军行》作者介绍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版权及免责声明: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228226241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