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夫讲述了什么故事?有什么寓意呢?女演员曾美慧孜在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凭借电影《三夫》获得最佳女主角殊荣。也因此,这部陈果编剧并导演的电影《三夫》引起影迷的很大兴趣。不少影迷已经在香港的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近日,该片也终于在内地观众面前揭开了神秘面纱。
陈果导演在这部电影当中的隐喻其实非常明确,曾美慧孜饰演的女主角,代表的是海上浮沉的香港,而两个老男人,一个是满清方面,一个是英国方面。年轻男人,则代表的是中国大陆。影片想要表达的,则是这名女性的迷幻世界。
对于这部《三夫》,实在可以和郭富城主演的《浮城大亨》对比来看。香港电影人喜欢将香港比作一个海上浮沉的小船,更是喜欢从渔家渔民当中找寻一种漂泊感。而这种漂泊无所依靠的命运主题,又能够被轻松嫁接到香港的历史状态当中。所以,在《浮城大亨》当中,剧作塑造了一个渔家青年如何上岸的故事,在功成名就之后,依旧感觉人生不过浮萍如是。
显然,电影《三夫》也试图通过这种“浮萍如是”的艺术直觉去塑造故事。将女主角们的活动放在船上,漂在海中,意思不能更直白了。然而,真正优秀的故事和电影,并未只是几个简单意向的拼凑,我们把各种哲学词汇嫁接到一处,也并不能称之为什么高深的艺术形式。
真正的艺术,应该是对生活得更丰富层次的呈现。反观《三夫》,更像是半部好片,后半程,全部属于烂尾工程。在前半程的海上部分,将渔船的生活呈现的较为真实,人物也确实活在这个浮沉的海上世界当中。而陆上部分,也有自己的巧妙之处。尤其是大家居住在公租房内,任何的隐私空间都没有,一家老小要挤在一处等等。
这些部分,都是《三夫》当中切入现实的内容。可以说,在电影的前半程,所有的人物都活在现实主义的世界当中,电影也秉承了真实还原生活的态度。这种真诚,让电影具备人间的烟火味道,能够直面人生的困境问题。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然而,《三夫》的后半程,所有的真实感都失守了。
重新回到海上,重操旧业,故事开始赋予女主角某种精神和肉体上的疾病,说这种疾病者只能从事这样的事情才能得到满足了。这显然将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角色性格,瞬间收窄为一个“精神类疾病”的患者了。共例变为特例,电影的隐喻价值也就成了摆设,而电影当中的那些女演员的大尺度牺牲,也就成为陈果导演“沽名钓誉”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