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风头无限的影视龙头如今却人走茶凉,为何他们会沦落到如此地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王中军在北京出生。他自小便展露出了对艺术的喜爱,应征入伍后,依旧从事设计、摄影的工作。89年启程赴美留学时,攻读的也是传媒专业。1994年,学成归国的王中军,和27岁的弟弟王中磊,创立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那时候的兄弟俩不会想到,华谊兄弟的风光会如此短暂。借网友的话说就是:“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
王中军辞去身上所有的职务,之后又被限制高消费,华谊兄弟被强制执行。
当初风头无限的影视龙头,如今却人走茶凉,为何他们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01
在拉来弟弟王中磊入伙之后,华谊兄弟便运势而生。
创业之初都是艰辛的,两兄弟一直小打小闹,虽然接到的单子不少,但是业务范围仅仅局限在杂志报刊上,一直没有大的突破。
野心勃勃的王中军当然不甘于此,他到处寻找商机。
无意中发现中国银行竟然没有自己的规范logo。
于是他主动出击,设计了一款一直被中国银行沿用到今天的Logo,彻底打破了公司困顿的局面。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中军听说拍电视赚钱。
于是便在1998年注册了华谊兄弟电影公司,开始投身娱乐圈。
当时正值我国影视业起步不久,机遇与挑战并存,华谊兄弟尝试投资英达的《心理诊所》大获成功之后,便坚定了在影视圈闯荡的决心。
为了寻求能够拍出高质量影片的导演,王中军兄弟俩一直在物色人选。
当时的冯小刚,还只是一个拿着死工资的紫荆影业城员工,之前投资的电影公司一直都入不敷出。
在事业瓶颈期遇到了华谊兄弟后,一方有才,一方有财的强强联手,开启了称霸中国影视圈的新篇章。
一部又一部的影片热播,让冯小刚的知名度大增的同时,也让华谊兄弟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了影视行业的龙头霸主。
此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寻找好演员成为了他们眼下最迫切的需求。
当时王金花已经是知名经纪人,但因为资金问题迟迟无法成立自己的经纪公司。
自此,强大的华谊帝国正式打造完毕,王中军兄弟负责管理,冯小刚负责输出,王金花负责运作。
几人各负其责,在自己精通的领域大展拳脚,很快就将华谊兄弟推向巅峰。
2007年,华谊在创业板正式上市,利用资本的优势掩盖行业的薄弱,迅速将华谊品牌推向市场。
很快,超100亿的华谊市值,让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第一次尝到了资本的甜头。
02
最风光时,华谊兄弟有多挥霍?
王中军酷爱收藏,众所周知这是有钱人的游戏,每一个收藏家的背后都有着巨大的财力。
王中军为了拍下梵高的《雏菊与罂粟花》,花了足足四个多亿。
毕加索的《盘发髻女子坐像》和曾巩的《局事贴》,成交额均为两个亿……
当然,这些仅仅是他众多收藏品中的一小部分,有人说他的家就像一个博物馆,里面放满了各类收藏品。
不仅如此,王中军还建立了自己的松美术馆,成为了收藏界人士的必去之地。
和王中军喜欢收藏不同,王中磊的爱好则是女人。
就连女儿也优越感爆棚,凭借着一个有钱的爹,她从小就跻身上流社会,出入各种高端场所。
坐豪车住豪宅,身上穿的用的都是奢侈品,富家小姐的姿态尽显无疑。
然而花无百日红,2005年,王金花突然出走华谊,去了华谊的对手橙天娱乐。
当时这件事情轰动了整个娱乐圈,因为王金花出走的同时,几乎带走了华谊所有重量级艺人,包括陈道明,梁家辉,刘嘉玲,袁咏仪等诸多大咖。
加上旗下艺人纷纷自立门户,让华谊无异于雪上加霜。
周迅和陈坤也选择了出走,合伙做起了生意;
李冰冰更是偕同闺蜜和好友,创立了自己的和颂传媒,如今发展势头大好。
当然还有霸道总裁黄晓明,当时的他把自己手上的华谊股票抛售,成立了大小数10家公司,如今早已身家上亿,妥妥的事业精英。
在华谊被查账之后,便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之后便深陷泥潭,难以翻身。
尤其是元气大伤的华谊,更是雪上加霜,状况尴尬不已。
为了帮助华谊走出困境,王中军显然已经顾不上自己对儿子说过的话:卖什么别卖这里的房子。
在出售了自己多件心爱的收藏品之后,也开始卖起了香港的豪宅。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如今的华谊已经面临坍塌的境地,好在他们手上依然握有底牌。
不知道在最后的挣扎中,华谊能否突破重围,实现逆转呢?
只是这一切,也许都和王中军无关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