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故事简直太烂了,白瞎了好题材和优秀演员。《这么多年》原定5.20上映,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提前到五一档,不过尽管仓促定档依旧拿下票房第二,仅次于《长空之王》。

image.png

  作为《最好的我们》和《你好,旧时光》的忠实剧粉,对我而言这个同样来自振华的故事,似乎具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

  尤其猜到会有一些梦幻联动,想想就激动。

  (下图成绩单上的第一名,是熟悉的角色)

  可惜搜了一段时间,都没找到特别合适的排片,不是过早就是过晚,因此拖到下映后出资源才看完。

  客观地讲,电影质量要远低于宣传效果,正片还不如花絮好看。

  你看短视频平台上几百万点赞的宣传片,以及主演私底下的互动花絮,真有一种勾人去买票的魔力。

  可惜的是,好演员,好宣传,好花絮,却配了个烂故事。

  叶秋臣一直纠结是否要因为张新成的原因,把评分从三颗星加到四颗星,但总有点下不去手。

  加上删减的问题也影响了观影体验,很多预期看到的画面都没出现。

  白瞎了好题材。

  最关键的,就是营造的细节氛围感不够。

  振华故事,都是拍剧胜过于拍电影。

  电影的时间太有限,而且限制非常多,虽然片子已经尽量将一些青春里爱情萌动的小细节展现出来了,但也只不过是走马观花罢了。

  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故事的剪辑实在太乱完全不流畅,盲目拼凑所谓的名场面在一起,割裂了原有的完整性。

  倘若拍成了剧,那么可延展的空间便会大很多。

  观众也能随着剧集的播出速度,逐渐将自己拉回到读书的时光,重新走过一遍年轻的日子。

  看着剧中人物经历的种种,对照自己差不多的过去。

  捞起回忆里点点滴滴的曾经,那才是回忆杀的核心。

  如果有时间的话,建议去看看原着小说的描述,所述节奏就更舒服一点。

  相比之下,这个电影就很赶。

  赶着讲校园爱情,赶着讲重男轻女,赶着讲城乡差异。

  将上述三要素在关键的情节时通过年份数字简单做一些衔接,这部作品就做成了。

  非常敷衍。

  虽然很多幕情节是令人感到浪漫和甜蜜的,但也有很多不合理的人物行为。

  同时,片方很了解该作品的受众多数为女性,于是刻意加重了主线爱情之外的重男轻女部分。

  情绪必须烘托到位,才能引起共鸣。

  所以你真的会被陈见夏的妈妈狠狠气到,那句和女儿说安心守着家的话就跟找个免费年轻的保姆一个意思。

  因此后期我很不想接受这个角色的洗白,底色已经摆在那了,硬凹亲情牌真的没劲。

  当初陈见夏想要逃离这个原生家庭的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且新加坡比南京更远,可以逃得更彻底一些。

  孙千成年的造型和《风吹半夏》里的野猫很像,不放剧名的话简直真假难辨。

  令人羡慕的发量微微带着卷儿随风飘扬,与角色适配度很高。

  出国留学那段,还真有点帮助野猫完成梦想的意思,虽然选择去的国家不同。

  说完女主角,重点讲讲男主。

  说实话,叶秋臣是非常喜欢张新成的。

  演技一直在线,不走流量的路,扎扎实实拍戏。

  但电影《这么多年》讲的烂故事,真配不上他的努力。

  当下内娱里,张新成是难得可以驾驭校园感,且演技过关的年轻男演员。

  他呈现少年感的效果并不尴尬,毫无违和感。

  尤其是眼神的深情程度,一眼沦陷。

  难怪有网友打趣,说他就算看垃圾桶的时候都深情。

  张新成与孙千两个人在电影中的表现都不错,CP感也很好,可惜这个烂故事却实实在在辜负了他们。

  建议两个人保持现有的状态和对彼此的感觉,按照原着再拍一部剧版《这么多年》吧,效果绝对优于电影。

  可惜,很难。

  哎。

版权及免责声明: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228226241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