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吏部尚书首次出现在什么时期?中国古代官名,掌管着官员资料以及人事任免权,影响着很多官员的仕途,因其重要性成为六部尚书之首,相当于现在的组织(人事)部长。
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首次出现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的魏国司马师执政时,任命山涛为尚书吏部郎,西晋建立后,改任吏部尚书,主要负责低级官员的选拔。十六国至南北朝时,吏部尚书的权利逐渐变大,至隋朝时,成为六部尚书之一,后世也开始沿袭这个制度。因朝代不同,品级大小在一品与三品之间浮动。
吏部又称为天官、冢宰、太宰。掌管着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一度曾改称司列、天官、文部,旋复旧。后代相沿不改。唯宋代使职盛行,吏部职务为审官院、东西铨所掌,吏部尚书亦不治本部事。
吏部尚书在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唐朝时吏部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古代吏部尚书一职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部长和组织部部长,正省(部)级。
版权及免责声明: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228226241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