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黄与花钿一样吗?二者不同在哪里?花黄,也称“鹅黄”、“鸦黄”、“蕊黄”、“额黄”、“宫黄”、“月黄”等,因为以黄色颜料染画在额间,故名。

image.png

  什么是花黄

  花黄又称花子、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它是古代妇女脸部的一种女性额饰,是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蜒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成各式装饰图样,或是在额间涂上黄色。

  花黄起源于南北朝,当时佛教的盛行,爱美求新的女性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到唐朝时额黄更加盛行。经过五代到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

  什么是花钿

  花钿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因所贴部位及饰物质、色状不同,又有“折枝花子”、“花油花子”、“花胜”、“罗胜”、“花靥”、“眉翠”、“翠钿”、“金钿”等称呼,主要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等制成花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

  花钿是用一种牛鱼鳔制成的呵胶,这种胶只要一经呵气就可以粘贴,而且粘合力很强。妇女使用的时候,只要对它呵气,并蘸少量唾液,就能够溶解粘贴在脸上了。

版权及免责声明: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228226241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